水牛 (Bubalus bubalis) 是一種迷人的大型哺乳類動物,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地區。全球水牛的數量估計超過兩億。由於牠們對生態系統功能具有特殊意義,因此水牛被廣泛喻為“生態系統工程師”。然而,歷史上缺乏關於水牛種群動態、社交行為以及其對野生動物和人類的影響的系統性科學研究。此外,人類對於水牛的認知和態度也未被充分探索。
大嶼山是一個位於香港西部面積較大且擁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島嶼。與其他物種相比,大嶼山對水牛而言是可以自由漫遊的家園。因此,這也為科研人員提供了獨有優勢及機會去填補上述關於水牛研究的空隙。
本項目獲得了大嶼山保育基金的支持,項目將採用行為生態學及社會科學作為研究方法,評估水牛在大嶼山生物多樣性保育中的角色。本項目將由跨學科研究團隊帶領,旨在實現以下兩個主要目標:
在行為生態學方面:監察一年中水牛在旱季和雨季的種群規模、增長率和植被利用情況(食物消耗量)。此外,亦會調查水牛(牛群)的社交和活動分佈等行為。
在社會科學方面:調查水牛與人類的關係,評估人類活動對水牛保育的影響。
該項目的最終科學成果不僅有助於協助和優化大嶼山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工作,還將進一步促進我們對在如此獨特棲息地中的這種大型哺乳類動物的行為和生態意義的理解。
Clarissa Eugenia Chua and Ruhana Ruhi Islam,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一头水牛正在打滚
在观察水牛的实习中,我有机会在大屿山与这些可爱的生物在它们的栖息地互动,这是一段独特而有趣的经历,因为它们在那里可以自由活动。实习开始时,我被介绍到一些非常迷人的、新奇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此外,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水牛自由地走来走去。
Dr. Debottam Bhattacharjee & Dr. Danhe Yang
水牛在浸浴後移動到草地。(照片:Dr. Debottam Bhattacharjee )
亞熱帶的夏季不只是對我們來說很艱難,水牛也會感到炎熱!香港的標誌性動物有一些巧妙的策略,可以在炎熱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從觀察牠們便發現與我們的社交生活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日落時分时,水牛則漫步穿越田野,開始與居民一同參與夜間的舞蹈。人們平靜地沿著這些溫文爾雅的巨獸散步,揭示了一場未經計劃的互動,為我們提供靈感一個深刻的窺視這個寧靜社區生活的自然流動。
黃瀞琪, 香港城市大學二年級學生
[圖一:母水牛在貝澳羅屋濕地挖水坑; 圖二:母水牛在貝澳羅屋濕地水坑中翻滾; 圖三:CHECHE和Amy在低水位時的鹹田河道坐著; 圖四:一群公水牛在貝澳新圍河流中沐浴。圖片來源:黃瀞琪]
身為一名大二的獸醫學生,我非常榮幸地被選中參加了由動物行為研究協會(ASAB)提供的本科項目研究獎學金,以解答上述問題。值得一提的是,ASAB是一個推動和支持動物行為研究的組織。雖然我還沒有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但我將在下面簡要地分享我的野外經驗。
Danhe Yang
[相片:水牛近景: 好奇的瞬間,水口- 大嶼山。圖片來源:Danhe Yang]
作為文化人類學者,我們需要關注動物,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人與動物之間超越物種(人類)的關係。傳統人類學主要專注於人類,將動物描繪為背景中被書寫的對象,著重考察牠們對人類的象徵意義和/或實用價值,而忽視了其他存在的關係實踐。然而,近年來,在「動物轉向」的哲學概念的影響下,人類學的範疇得到擴展。這種觀點的轉變認識到研究和理解動物作為社會和生態系統中的主動參與者的重要性,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來自人類學家,生態學家以及生物學家共同的跨學科努力。
Debottam Bhattacharjee
[相片:香港大嶼山貝澳海灘的一群水牛。 圖片來源:Debottam Bhattacharjee]
在印度長大讓我從小就擁有了接觸許多動物的機會,從狗、貓到家牛以及水牛。 然而,我從 來沒有嘗試了解我生活周遭的動物,不論是在路上還是在後院。 即使在我十二歲開始成為一名對“科學”充滿熱情的學生後,於我而言對動物世界的熱愛仍然限 於邊界的另一邊,即在荒野中生活的老虎和大象等“有魅力”的動物。 在大學學習動物學後畢業不久,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無知。